尽管摩托罗拉与惠普在以往的业务上绝少出现交叉,但因为高瑞彬的“跳槽”,双方在整合政府资源以及经营战略布局方面趋同,令二者之间对决信号日渐明显。
1月4日,酝酿良久的摩托罗拉全球业务拆分终于实施。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也同步亮相中国。而此刻,昔日的摩托罗拉中国区掌门人高瑞彬正以中国惠普公司主帅的身份,加紧谋划惠普在中国市场的新布局。
据悉,分拆后的摩托罗拉移动将致力于手机业务,全力主攻智能手机。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则专注与企业、政府的合作。二者并驾齐驱,各施所长。
而看似波澜不惊的惠普也从未停止筹划战略转型。自2010年4月高价收购手机大鳄Palm以来,这家以企业解决方案著称的IT巨头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两家与高瑞彬密切相关的IT巨头之间或将上演一场针锋相对的博弈。
摩托罗拉之变
“从2011年1月4日起,‘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就成为了历史。”日前,一位摩托罗拉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分拆之后,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家公司将各自为战,凸显竞争力。”
摩托罗拉的分拆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摩托罗拉曾经创造出无数经典的产品,但后继产品改进乏力,相对缺乏明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用户服务体验支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表看法说,“在竞争愈发激烈的IT领域,需要倾注更多资源以及创新能力。摩托罗拉坚决实施‘抓大放小’战略,专注在移动互联领域开拓,通过分拆摩托罗拉希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势的品牌,以更为精练的专业化运营提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虽然摩托罗拉正式进行业务分拆时,高瑞彬早已转投惠普。但业界一致认为,这位亲历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起死回生全过程的掌门人,对两个公司今日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其实,早在2008年,因实在无法承受业绩持续下滑,市值迅速蒸发的折磨,摩托罗拉董事会就已经决定进行业务分拆,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竞争力,挽救市场颓势。但是,在时任摩托罗拉中国总裁的高瑞彬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糟糕。他认为,产品创新和研发速度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的生命力,而政府公关和渠道建设则是助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看似有些书生模样的高瑞彬其实有着一股很强的韧性,这使得他在产品研发和政府公关两个方面均长袖善舞。
在业绩依然不断下滑的状态下,高瑞彬开始对手机研发和生产部门进行升级,并开始频繁地接触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中国3G时代带来的巨大市场,成为高瑞彬早已谋划的主阵地。
2009年1月,摩托罗拉终于等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刻。摩托罗拉智能手机接二连三进入市场,让业界目不暇接。据悉,2010年以来,摩托罗拉就发布了近20款新智能手机。
在解决方案方面,高瑞彬的政府公关能力更是得以全方位展现。摩托罗拉“无缝移动”的战略计划被高瑞彬率先在中国启动。
然而,2010年9月,就在分拆日期渐近,一切都开始顺风顺水的时候,高瑞彬突然宣布离开摩托罗拉并出任中国惠普公司总裁,这让摩托罗拉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惠普之谋
尽管业界对高瑞彬离开摩托罗拉加盟惠普的真正原因有种种猜测,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高瑞彬的加盟,对当前的惠普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为进一步拓展产品线,2010年以来,惠普不断进行市场并购。2010年4月12日,惠普宣布用现金以每股7.9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3Com公司的收购。惠普随后启动对其网络产品和安全产品的整合,以形成一个更全面的惠普产品序列,使客户获得更全面的网络解决方案。随后不久,惠普又宣布与智能电话生产商Palm达成协议,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后者。业界认为,惠普将通过Palm操作系统助其拓展移动战略以及整合手机产品市场。
然而,在一笔接一笔成功收购的同时,惠普高层的变动却使得并购后的资源整合一度搁浅。2010年4月中旬,原中国惠普总裁符标榜被任命接管亚太区和日本区,担任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惠普亚太及日本区总裁,其中国职位接任者一度处于“待定”状态。此时,业界针对惠普并购Palm之后的整合能力产生质疑,认为惠普并没有在手机市场中表现出应有的实力。
2010年9月20日,高瑞彬正式加盟惠普。业界认为,作为一个既了解中国市场,又有多年通信业运营经验的高层管理者,高瑞彬对于刚刚收购Palm与3Com的惠普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就任之后,高瑞彬资源整合的特长和政府公关的能力果然很快凸显出来。
“理顺内部关系”是高瑞彬必做的功课。“高总每天都在和员工、客户沟通,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探讨企业的发展方案。”同样来自摩托罗拉、现任中国惠普公司公关总监的陈雷向本报记者透露,“他目前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到惠普最具优势的资源,将惠普25年来的积淀进行整合,用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占领市场。”
“高瑞彬希望将惠普的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一次绝佳的整合,使公司更有竞争力。换言之,就是要将惠普变成一个‘拳头’,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强有力搏杀的拳头,这样惠普才能稳坐IT界领航者的宝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
不失时机地向政府“示好”是高瑞彬进行政府公关一个极为有效的策略。这在他执掌摩托罗拉时已有所体现。2010年11月24日,高瑞彬以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兼企业业务集团总经理的身份,
出现在“惠普进入中国25周年”的庆典上,并及时地打出了惠普“以科技促中国和谐”的战略王牌。
2010年12月,高瑞彬开始在业界论坛高调亮相,旗帜鲜明地传递惠普与中国共赢的理念。每次发言,高瑞彬都颇为自豪地介绍惠普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将其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表达惠普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决心。
与政府沟通成了高瑞彬的工作常态。“高总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希望寻找到能源、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项目。”陈雷说。
陈雷透露,近期,高瑞彬将飞赴惠普美国总部,和刚刚履新的惠普全球CEO一起商议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之后便开始在中国实施新的战略计划。
对决信号渐强
尽管摩托罗拉与惠普在以往的业务上绝少出现交叉,但因为高瑞彬的“跳槽”,双方在整合政府资源以及经营战略布局方面趋同,令二者之间对决信号日渐明显。
目前,移动互联领域正成为各大IT巨头争抢的掘金地。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曾预测,2012年,智能手机的发展将超越全球个人电脑市场。
摩托罗拉正是凭借智能手机得以全球复苏,此举当然离不开高瑞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独具战略眼光的营销手段。 2010年8月,摩托罗拉把无线网络设备业务出售,智能手机成为摩托罗拉的主要支撑点。
随着传统PC厂商联想、戴尔、宏碁等先后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惠普不可能无动于衷。惠普对手机大牌Palm的收购彰显出其欲将强势入主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意图。如此说来,高瑞彬加盟惠普就变得更加意义深远。
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上,高瑞彬操控的惠普与摩托罗拉将会出现怎样惨烈的拼杀,不难想象。
不仅是手机业务,摩托罗拉和惠普在平板电脑业务上的遭遇也颇具戏剧性。有媒体报道称,摩托罗拉将于近期推出首款平板电脑,搭载Android3.0系统,同时还将会采用NvidiaTegra2平台,整体性能非常让人期待。为显示自己产品的优势,摩托罗拉还对苹果iPad等产品进行了调侃,暗示此款平板电脑将成为苹果iPad的强劲对手。而巧合的是,有媒体爆料说,惠普在收购Palm交易完成时就曾表示,惠普将在未来的平板电脑和上网本中使用Palm的WebOS操作系统。业界据此推测,惠普这款平板电脑可能是iPad迎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敌。
不管摩托罗拉和惠普的平板电脑是否会成为苹果iPad的劲敌,可以预见的是,两家公司在未来平板电脑市场上将再次狭路相逢。
而在企业解决方案方面,摩托罗拉和惠普也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2010年11月,摩托罗拉企业移动解决方案产品亮相第12届中国连锁店展览会。惠普公司也同时出现在展览会上。据悉,惠普提供的产品也涉及到了零售店面端到端解决方案,这与摩托罗拉力推的零售领域解决方案存在些许“不谋而合”。
近年来,IT巨头业务范围的界限已经日趋模糊,市场竞争的激烈让各大巨头都不甘陷于产品线单一、业务范围狭窄的尴尬境地。“跨界生存”成为IT巨头中逐渐流行开来的新型发展模式,不少IT巨头开始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由此看来,另立门户的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公司在未来的业务扩张上,很可能与惠普发生更多的碰撞。
更令业界关注的是,随着高瑞彬加盟惠普,摩托罗拉一向见长的政府资源优势或将随之转向惠普。届时,双方不仅在具体业务构架上,甚至在某些相关项目上,冲突同样无法回避。
关键词
高瑞彬高瑞彬1993年加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2000年6月被任命为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2002年11月升任摩托罗拉公司资深副总裁。2005年4月被任命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2010年9月加盟惠普公司,任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兼企业业务集团总经理。惠普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业务范围涵盖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客户遍及电信、金融、政府、交通、运输、能源、航天、电子、制造和教育等各个行业。中国惠普是惠普(HP)全球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子公司之一。摩托罗拉摩托罗拉于1987年进入中国,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摩托罗拉因在通信领域的不断创新而闻名世界,专注于提供先进的技术连接整个世界。2011年1月4日,摩托罗拉正式拆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也同步亮相中国。
关注本站微博,获取更多职场信息及优秀机会!如果还在使用RSS阅读,请点击并订阅本站RSS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FreeGeeker at alan.luo@freegeeker.com @ 猛击此处即刻发送邮件